电脑版
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一百零八章  稽绩法(三更求月票)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更新小说

<!--go-->

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?

赵公子综合岳父的答案,以及后世史学家总结的历代政治得失,‘一针见血’的指出,原因就是这看似层层考核、条框清晰、分别等第的考课制度,其实存在两个重大的漏洞。

一个是考核的主体出了问题。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来执行,一旦人出了问题,越是完善的制度,就越会助长恶的孳生。

二是考核内容看似严厉,但实则主观空洞,缺乏操作性。比如‘察其行能、验其勤惰、从公考核明白’。一个官员到底能不能,怎么算勤快怎么算懒惰?根本没有客观的标准,如何能考核明白啊?

倒是很方便负责考课的官员翻云覆雨,徇私枉法、党同伐异了了!

在国朝,考核官员最主要主体是上级主官。上过班的都知道,直属领导评定下级,跟亲疏派系有关,跟维系平衡有关,跟办公室斗争有关,唯独跟实际成绩无关。这是亘古都改不了的痼疾。大家在一个系统里混,千丝万缕的联系束缚着,让评价根本不可能公正。

其实朱元璋很注意这个问题了,为了避免堂上官借考课打压收买属下官员,他在本衙正官外,又在各省安排了巡按、分巡道、按察司、以及后来的巡抚,监督考核地方官;在中央设置了六科给事中,来监督考核六部。以此避免直属上司考核下级时的不客观。

在很一段历史时期内,这法子的效果确实不错。但随着科举这一上升通道为少数人垄断,阶级严重固化。考取进士为官者,一茬一茬都出自一个很小的圈子了。所有新科进士一进官场,自动就被师长前辈带入圈中。

Loading...
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网页】or【关闭小说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
使用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Chrome谷歌浏览器】打开并收藏!
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网络。

收藏网址:www.yuesekanshu.com

(>人<;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