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!--go-->
“圣上,臣以为,既生后宫执政,多有亲信过失前车之鉴,那么便不应再授皇后以储君之母为名,决断朝政,储君虽说年幼,但既有三师三公,朝中也不乏良才,均可辅佐储君监国。”
冯继峥出列,语态甚是平和,看似大公无私。
只他话音才落,没想到三公之首王淮准便出列反驳:“臣任职政事堂,担任宰辅要职,然常愧危亡之刻,无能挽回局势,若非怀抱将功赎罪之念,岂敢担当训导东宫之职?臣实无能,不敢承当圣上嘱托,继行改制,又无财政之力,却担保充实军需,还不损小民之利。”
王淮准是现今朝堂之上,资历最深,声誉最具的老臣,可他竟推辞辅国大任,有谁还敢承担这副重挑?
冯继峥有此野心,但他说不出口。
于是改变策略,给了眼神予死党,让他们稍安勿躁,莫再如计划那般,推举他成为辅国重臣。
只道:“史鉴,辅佐监国之职,也常有诸多贤良共任。”
贺烨立即明白了冯继峥的企图,但有别于他对谢、元二位的态度,稍显温和:“冯侍郎认为,诸卿之中,谁能担当辅佐之责?”
冯继峥没说他自己,举荐的是杜渐知、陶葆仪,再搭上宇文盛。
这其实就是卖好,既让谢、韦等太后党获利,为示公心,也并没将后系排除在外,事实上宇文盛如今忙碌于改制,其余政务,他也实在无睱分心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yuesekanshu.com
(>人<;)